业绩“爆表”!光伏组件一季度集体开门红 有厂商更直言“今年力争翻倍增长”
【业绩“爆表”!光伏组件一季度集体开门红 有厂商更直言“今年力争翻倍增长”】光伏行业景气度之高,在产业链企业的业绩上有最直观的体现。昨晚,多家光伏企业披露一季度财报,经营业绩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在一季度传统装机淡季,光伏产业仍在需求端和生产端均实现大幅增长,待上游多晶硅价格下行趋势确定后,光伏供需两旺局面有望贯穿全年。
光伏行业景气度之高,在产业链企业的业绩上有最直观的体现。昨晚,多家光伏企业披露一季度财报,经营业绩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在一季度传统装机淡季,光伏产业仍在需求端和生产端均实现大幅增长,待上游多晶硅价格下行趋势确定后,光伏供需两旺局面有望贯穿全年。
协鑫集成(002506.SZ)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正在加速N型电池、组件新产能建设,2023年将力争实现业绩的翻倍增长。
光伏产业链业绩普遍实现高增
昨日晚间,多家光伏产业链公司披露2023年一季度报告,业绩普遍实现高速增长。
其中,晶澳科技(002459.SZ)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4.8亿元,同比上涨66.23%;归母净利润25.82亿元,同比上涨244.45%。公司提到,通过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电池组件出货量再创历史新高,一季度电池组件出货量11.70G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58%,分销出货量占比约30%。
天合光能(688599.SH)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3.18亿元,同比增长39.59%,不过,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25.43%。财联社记者从公司人士获悉,截至2023年3月底,天合光能累计出货量超过14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65GW,全球第一。
同时,东方日升(300118.SZ)披露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77亿元,同比增长25.18%;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46.11%。公司表示,光伏产品销量增加,销售收入增长。
协鑫集成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0.1%;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2715.73万元,同比增长24.62%;不过扣非净利润为1869.8万元,同比增长达到155.13%。
专业化电池厂商爱旭股份(600732.SH)业绩同样大幅增长,受益于原材料采购价格下降,生产降本持续改善,产能结构优化,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7.45亿元,同比下降1.04%,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2亿元,同比增长208.78%。
在配件方面,逆变器厂商固德威(688390.SH)在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9亿元,同比增长164.59%;净利润为3.3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473.72%。不过,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业绩高倍速增长的一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因销量不及预期导致的基数较低。不过,去年下半年随着影响得以缓解,公司在多个领域持续发力,销售额得以迅速增长。
装机目标持续高增长
光伏行业公司业绩大增,此前已有预示。根据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国内累计新增光伏装机达到20.37GW,同比增长87.6%。另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消息,一季度各环节产量均创新高,3月组件产量环比增长14.5%,同比增长76.4%。
而在成本方面,业内翘首以盼近一年的硅料价格拐点也终于在一季度正式到来。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成为产业链瓶颈的多晶硅,近期已经连续第八周降价。根据硅业分会最新消息,本周硅料市场延续下行趋势,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为18.21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5.35%;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18.07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4.89%。
上游成本降低后,中下游环节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以晶澳科技为例,一季度公司毛利率达到19.11%,相较2022年度14.78%的毛利率明显提升,相较去年同期增加4.32个百分点。天合光能在财报中提到,材料采购、物流运输等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产品综合成本下降,使得光伏产品的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根据机构预测,硅料价格见顶后光伏产业链供给瓶颈解决,储能项目释放,成本中枢下移后全年需求进一步释放,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375GW以上,同比增长45%以上。
国内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新增160GW左右的规模目标,相比2022年的120GW新增装机规模目标进一步提升。
在成本压力缓解和终端需求旺盛的双重提振下,不少公司对今年业绩都表达出乐观信心。协鑫集成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在产能结构、产品矩阵以及市场布局的全面升级,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2022年以来,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制造能力、组织能力、营销能力以及运营能力等持续提升,2023年将力争实现业绩的翻倍增长。
光伏电站处于光伏产业链下游,经营更易受到上游成本限制,新能源综合服务商林洋能源就因为电站板块拖累,去年营收、净利双降。
公司昨晚披露的财报显示,林洋能源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9.44亿元,同比下降7%;实现归母净利润8.56亿元,同比下降8%。有接近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因新能源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国家调整光伏用地政策等外部因素,公司光伏电站开工、建设受到一定影响,光伏EPC的盈利也有所削弱。
分业务产品来看,去年林洋能源下滑最多的就是光伏EPC,营收为4.85亿元,同比下降了67.2%,毛利率亦比上年减少了14.19个百分点。
不过,上述人士亦表示,随着2023年组件价格回落,目前EPC的盈利已经得到修复。根据林洋能源公布的2023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8.22%,实现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10.03%。
根据年报,截至2022年底,林洋能源开发、建设光伏电站超5GW,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河南、河北、内蒙古等中东部地区,累计储备光伏项目超6GW。另外,去年林洋能源注重提升第三方运维体量,签约运维光伏项目增加至近8GW。
除了光伏发电与EPC,去年林洋能源的其他业务收入则实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储能业务取得迅猛发展,储能相关营收达4.26亿元,同比增幅达568.65%。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各省市纷纷加快推出储能的鼓励政策,明确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的比例,刺激储能相关项目的落地。2022年以来,林洋能源在江苏、安徽、湖北、内蒙古等地加速储能项目布局和推动,签署多项储能合作协议,累计储备储能项目资源超5GWh。这也让公司在储能业务首次贡献业绩的2022年,就取得较大业绩突破。
据悉,林洋能源还在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储能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合资30亿元建设的年产能10GWh储能专用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目前已竣工投产;同时,公司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研发大规模锂离子储能相关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林洋能源规划,依托10GWh电芯工厂,2023年内将新增投产二期储能电池模块(PACK)生产线,届时年产能将达到3GWh,公司力争三年实现累计交付不低于6GWh储能系统的业务目标。
另一方面,从去年底开始,林洋能源向上游大举布局N型TOPCon光伏电池制造环节。2022年12月,公司与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协议,投资100亿元,建设20GW高效N型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及新能源相关产业项目。
根据披露的进展,目前N型TOPCon光伏项目的一期正在建设中,一期工厂已经封顶,项目计划一期第一阶段6GW生产线在2023年7月通线流片,一期第二阶段6GW生产线将于2024年中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