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SMM解析: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SMM分析】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作为电力发展的重要部分,愈发受到重视。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装机规模已达约14.1亿千瓦,占总装机规模40%以上,超过传统煤电。这反映了国家对新能源发展的坚定决心,以及市场对绿色电力的强烈需求。
政策背景:新能源电价改革为何势在必行?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作为电力发展的重要部分,愈发受到重视。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装机规模已达约14.1亿千瓦,占总装机规模40%以上,超过传统煤电。这反映了国家对新能源发展的坚定决心,以及市场对绿色电力的强烈需求。
自2009年以来,国家推出多项支持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政策,确保其稳定发展。早期的固定电价政策帮助新能源企业稳定预期收益,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然而,随着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固定电价的弊端逐渐显现。
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增加了电力系统的调节难度。在固定电价模式下,新能源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需动态,导致资源错配,并没有公平承担系统调节成本。随着新能源开发成本下降和市场规则完善,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已成当务之急。
改革内容:新能源电价市场化之路
1、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
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市场机制形成新能源上网电价。从现在起,新能源项目的电量主要进入电力市场,与传统能源企业竞争,上网电价由市场交易决定,而非固定不变。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参与交易或接受市场价格,跨省跨区交易则遵循相应政策。
以某风电企业为例,市场化改革前,上网电价为每度0.5元(固定价+市场竞价+调峰补贴)。改革后,通过市场交易,电价为每度0.48元,反映市场供需情况、发电成本等因素。
各地正优化现货和中长期市场规则,推动新能源公平参与市场。现货市场放宽限价,由相关部门根据尖峰电价和新能源收益制定;中长期市场缩短交易周期,提高频次,并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政策。
鼓励新能源企业与用户签订长期购电协议,以降低风险并稳定供求关系。
2、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
为了应对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带来的收入不稳定问题,国家建立了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这一机制就像是给新能源企业吃下了一颗 “定心丸”。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 “多退少补” 的差价结算方式。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电网企业会对差价部分进行补偿;当市场交易价格高于机制电价时,则扣除差价。
这种方式使新能源企业能够稳定预期,避免市场波动导致收入减少,促进投资运营,助力“双碳”目标。国外如德国、英国也采取类似政策,保障新能源收益稳定,为我国提供借鉴。
3、存量与增量项目分类施策
考虑到新旧新能源项目在经营成本上的差异,此次改革将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分开管理,并采用不同的政策:
【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之前投产的项目视为存量项目。它们的电量规模由各地根据现行保障性政策妥善对接。项目可以在既定规模内自主设定年度电量比例,但比例不得超过上一年度,鼓励采用设备升级等措施增强竞争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价格方面,遵循现有政策,不得高于当地煤电基准价,执行期限根据相关政策的保障期限确定。光热发电和已开展竞争性配置的海上风电项目按现行政策执行。
【增量项目】2025年6月1日后投产的项目视为增量项目。每年新增电量规模由各地根据国家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和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若达标超出,次年可减少纳入规模;若未达标,可增加。新增电量占比需与现有价格体系协调,以防波动过大。单个项目申请纳入规模的电量可以低于其总发电量。机制电价通过地方组织的竞价形成,初期可按技术分类进行,价格应在限价内,且不高于最高报价。执行期限根据项目类型的投资回收期确定。
这种“老项目老办法,新项目新办法”的策略,保障了存量项目的稳定,同时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了增量项目的活力,平衡了新旧项目的关系,有助于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明确规定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的前置条件
文件明确,坚决纠正不当干预电力市场行为,不得向新能源不合理分摊费用,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享有财政补贴的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内的补贴标准按照原有规定执行。
取消光伏项目中储能系统的强制要求,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和初始投资,使企业和投资者节省资金。没有储能系统的限制,光伏项目的审批和建设流程加快,缩短了建设周期,提高效率。
在经济方面,这一调整降低了储能成本,提升项目的收益性,吸引更多投资者。对资金有限的中小型企业和分布式项目而言,这一政策尤其友好,增强了竞争力。同时,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和技术进步灵活选择储能方案,不仅促进创新,还鼓励选择最合适的技术。
影响分析:改革浪潮下的新能源行业变局
1、资源配置与行业发展
市场化定价精准调节电力资源分配。过去的固定电价模式导致资源利用低效,如今价格信号能快速反映市场需求,企业可优化发电计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市场化引导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推动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优化,从而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
2、电力系统与市场重塑
新能源入市后,将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助力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升。改革将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消除市场壁垒,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升市场效率和竞争力。
3、电价影响
对居民和农业用户电价无影响,保障民生。工商业用户电价波动受供需影响,在新能源丰富地区,电价可能下降。市场化改革将使电价合理反映供需关系,营造公平透明的用电环境。
公司声明:上海有色网原创信息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行情数据、价格信息、市场统计信息、调研信息等)。授权请联系021-3133 0333。上海有色网保留追究侵权及不当引用的权利。本原创信息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行业新闻、研讨会、展览会、企业财报、券商报告、国家统计局数据、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大协会和机构公布的各类数据等等),并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研究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推断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客户决策应自主判断,与上海有色网无关。